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8-31 12:08:13
  

内卷时代,如何让孩子的生命舒展?近日,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和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人教育计划成果展暨交流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青岛二中原校长、海尔学校校长孙先亮,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江苏省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王雄,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徐莉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和对话……

●嘉宾 —————————————


【资料图】

刘 坚 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

孙先亮 青岛二中原校长、海尔学校校长

曹 君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

王 雄 江苏省扬州中学特级教师

徐 莉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教师

————————————————

“内卷”源于教育人一起做不专业的事

Q: 您是如何理解“内卷”的?它给您和周围人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徐莉: 一个系统如果单纯复杂化而没有产生价值,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不堪重负而没有意义,就是内卷。老师累,孩子累,家长也累。有多少非做不可又没有意义的事,就是判断卷的标准。

王雄: 内卷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类似的现象都有,从20世纪80年代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到现在,虽然大家做了很多努力,但内卷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从教育政策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有些政策没有真正落地,没有真正把对孩子的尊重、对儿童权利的保护落实到位。特别是地方上评估学校,主要还是评估考得怎么样。除此之外,学生的睡眠怎么样,身体状况怎么样,这些事情都没有得到重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线教师就很难了,我身边的一些教师已经没有办法按照正常的节奏去教学了,因为要不断地考、不断地评,他们的教学要服从于密集而不由分说的考评。

刘坚: 2021年《自然:人类行为》期刊发表的文章指出,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国内一流高校,学生进入大学时与毕业时相比,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17%,国内普通高校学生下降幅度更是高达68%。

中学生如何?我们团队分析2021年秋季到2022年5月的调研数据后发现,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等多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教育现状的话,中国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

曹君: 内卷其实部分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大家都在谈教育,谈得最多的问题是以什么方式能进入名校。但孩子怎么样呢?考试成绩差几分本没有太大意义,但为了进入名校又不得不去争。

孙先亮: 刚才大家所说的这些现象无一不是内卷的特征。因为直面高考巨大的压力,各地高中几乎都在偷偷“加班加点”,虽然各地政策都不允许。我认为,内卷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行为,是非常功利化的教育行为。从根本上讲,内卷源于教育人一起做不专业的事。

让自己的教育更专业

Q: 内卷是没有价值的,那哪些是有价值的呢?作为教师,您觉得有哪些“应为”和“可为”呢?

徐莉: 做一线教师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按照自己的观念做事情。别人不理解,那我就解释,我的很多压力来自解释,因为我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否则事情无法进行下去。后来我发现,其实解释的过程也是我在不断提高自己选择和判断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坚持也在发生变化。以阅读为例,我自己是在自由自主的阅读中长大的,我能够接受各种差异,所以一直坚持主张学生要进行自由博大的阅读。后来我接触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我发现这一观念对那里的许多孩子就不适用。因为他们从小没有来自家庭的有力支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责任是有变化的。对于不同的学生,不是期望他长成我期待的最好的样子,而是要更多地看到他的特征和成长经历,以他现在的状况我能给他什么支持和帮助。

在坚持和变化之间,什么是需要再坚持一下的?哪些需要变化?判断的压力就增加了。这个判断每分钟都在发生,要有坚持的东西,但随时会遭遇意外的变化。我感觉,坚持、选择、理解、解释,这可能是不卷,也就是“应为”和“可为”的地方。

王雄: 好的学校和教师都是从课程开始的。各学校要有国家课程的校本规划,扬州中学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抓不住课程,学校就没有专业。作为学校,我们应该知道多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达到什么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学校该做什么。所以,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教育更专业。而我们现在的专业性是不太够的,基本上是听从行政的命令,用高考或者统考衡量一下,没有建立自己的校本标准。

作为教师,值得做的事情有很多,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做。讲文艺复兴时,正常一节课的内容我讲了五节课,有个女生对达·芬奇的绘画很感兴趣,写文章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述,写得非常精彩,这个研究项目现在还被发布到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

教育不要搞那么复杂,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学校要给教师空间和自由,那整个教育生态就会发生变化,至少在小环境中会有所变化。

刘坚: 我们创办了一个“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并提出:首先要确保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团队提出了核心素养的5C模型——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同时,我们也清晰地提出,博览会拒绝什么——应试教育成果不要,单纯卖设备的不要,单纯发表自己成果的不要。我们希望展示更多来自教育教学一线能够体现5C特点的新成果案例。

确认正确的方向,做重要的事情

Q: 作为校长,如何在学校层面破内卷?哪些有效的举措可以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自在?

曹君: 如果想去改变这一状况,那我们就得研究一下“什么是正确而重要的事”,这样的价值选择必须从学校开始。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即生长,此外没有其他目的。

4年前我来到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这是一所薄弱学校,许多人说这所学校的成绩差,可这4年里,我们平和而坚定地推动学校改革,丝毫没有为成绩跟老师纠结过,因为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情。我来这所学校,不是为了把它办成名校,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师生生命成长,我需要用我的无限可能去激发和唤醒每一个人,同时促进他们的生命成长,这才是我作为校长的责任,也是我未来的教育目标。

只有目的并不够,还要遴选出重要的事情,既然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那什么重要?研究人、激发人的可能性是重要的。我们发现,人的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内动力、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很重要,这是人成长中的大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又归为三类:一是认知能力,二是社会情感能力,三是实践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成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很好的独立学习者,善于沟通的友善的合作者,积极解决问题的行动者。这一方向的确立,就更加明确地让教师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

方向明确了,把好的教育真正做出来,才能有影响力。以课程为例,刚才我说的那些重要素养的培养,单纯依靠学科是完成不了的,必须到生活中去寻找、建构和设计场景,于是我们研发了生活化课程,主题课程和学科大单元相互支撑,教师和学生在课程研发、共建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成长。我们学校每周都有体育联赛,每个月都有体育挑战项目,几乎每周都有学生展示、展演、展播……

孙先亮: 生命的舒展,我认为首先是身心和谐。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很重要,一是终身学习能力。离开了终身学习能力,便无法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二是卓越创新能力。我认为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我们如果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释放自己,而是过度压抑他们,未来他们再想有创造力是很难的。三是问题解决能力。孩子不管到哪个阶段,终究要通过解决问题对世界作出贡献。

做教育,首先必须尊重人,不管孩子大小,不管学习好坏,他们都有尊严。其次要认识到人的巨大潜能。实际上我们的孩子无须太多外力的加持,他们完全可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潜能,那么做的教育就是不合格的。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发展。高中不谈成绩无法生存,我们通过课堂变革,把技术高度嵌入教学中,目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育效益。剩下的时间用来解决个性发展的问题。

今天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多了,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没有跟上孩子发展的需求。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己做,以保证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是一所学校成功最重要的标准。个性发展的问题其实比较简单,我们学校有160多个社团、30多个科创实验室,学生在其中学习的时候,思维是在不断被激活的。我们要善于开放,善于让孩子自主,善于让更多的内容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专业、传播、坚持

Q: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个人能力突出的教师是以一己之力在内卷中突围,但对更多普通教师而言,单凭自己的努力拒绝内卷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改变内卷的现状?空间如何赢得,共识如何赢得?

刘坚: 去年疫情期间,孕妇因为没有健康码而进不了医院的事情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只能被动地当执行人,这个社会不是好社会。人命关天的时候,要释放人性的光辉,才能让这个社会更和谐。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一定要有书面规则之外基于人性作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学校需要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改变,还是要看我们每一个人,指望外部环境改变我们才改变,那这件事就没有希望。重要的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道光,这个社会就有希望。

曹君: 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能够看到好的教育、好的榜样,我想这个社会环境就不会太糟。好学校的影响力在于给同行信心。学校教育虽然有不少局限,但实际上可做的空间还很大。

在我们学校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被接纳的,因为你不让他出问题,他隐藏起来只能做一个假的自己。我们需要从学校开始培植这样宽容的环境,而且要形成有自省精神的教育团体,由我们带动更多社会团体进行自省。除此之外,我想到一句话: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好的教育需要整个城市共建。像北京市丰台区马上要推动以学校为中心的学区制改革,这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当我们能够以学校为中心建立社会系统,当我们的教育地位得到真正尊重和凸显时,教育的价值就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出去。

王雄: 我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专业。国际上有一个爱生学校标准,包括如何尊重孩子,包括学校里各种事情,都有非常细致的评价标准,按照这样的专业标准做教育,社会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二是传播。所有的好学校不要只关心自己,是否可以去帮助其他学校?真正去帮助他们,真正去改变他们,可以从具有相似价值观的教师和校长开始。三是坚持。做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坚守。

孙先亮: 第一,教育人要做专业的事,否则不能做教育人。第二,要不断释放好老师好学校的教育价值,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第三,要改变评价模式,还是要尝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制度。近年来,我们国家出台了多个重磅教育文件,每次看到这些文件时我都很激动,但后来发现落实情况不理想,现在需要进一步促进落实这些文件,这是目前的关键。

(本报记者马朝宏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30日第10版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