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丨浏阳道官冲:造纸古村,活力重现

来源: 红网2023-08-17 12:19:53
  01:56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唐雨欣 长沙报道

8月的烈阳,指引着避暑的人群,往城市外走,去大山深处。

从长沙往浏阳方向,约两小时车程,过张坊镇人民政府,沿山路拐进更高更深的山里,一块写有“道官冲——中国非遗生态村”的牌子出现在眼前。


【资料图】

这里是地处湘赣交界的大围山南麓,草木葱茏,被竹林环绕。顺着山势往上,路过山间的稻田、叮咚作响的小溪、老屋门前的板栗树……这似乎是记忆中的湖南山村,但又感觉非同一般。

这个名为“道官冲”的村落,究竟有什么不一般?

古老的遗存

黄隆信正在为游客演示“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

“哗——哗——”一间古旧的夯土屋里,传出有节律的流水声,“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长沙市级非遗传承人、“道官冲”村民黄隆信站在一方水池前,双手熟练地抄起方形竹制帘子浸入池水中,反复左右移动多次后提起,帘上便出现了一层湿润的纸浆附着物,倒扣竹帘,再小心揭开,一摞还在滴着水的“纸”,在日光下闪着光泽。

曾在课本上读到过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的文字,自豪于中国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却从没有想到,一张纸的诞生,原来要历经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一系列工艺,花费近半年之久。

浏阳手工造纸博物馆内有关于“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流程的展示。

历史上,道官冲曾是远近闻名的“手工竹纸制作村”,它曾在乾隆年间被官府纳用,这里的纸品有着“贡纸”的美称,这里的人,曾世代以造纸为生。

现在,村里的造纸工坊被挂上了“浏阳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传习所”的牌子,游客纷至沓来。孩子们挤满工坊,面对纸张的“前世”模样,追问着黄隆信:“这道工序是什么?”“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木头能做纸吗?”……

造纸工坊中仍在劳作的非遗手艺人,斑驳的夯土墙和冬暖夏凉的老屋,墙根处身披尘土和红绸的“春牛”……道官冲中,随处可见旧时光的见证物与遗留物,但它们就仅限于此吗?

令人忧心的现实

道官冲,曾因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全国闻名而拥有家家户户开设造纸坊的辉煌过去,也曾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在机械造纸技术冲击下走向没落,成为了无人问津的“空心村”。

曾几何时,满村的造纸工坊一家家关闭,年轻后生们前往外地打工赚钱,村中聚不起人气,更汇不来财气。这不光导致村里常住人口断崖式减少,也让造纸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一个村落也许就将这样从地球上消失。

道官冲里的夯土老屋。

人们常说毁掉一种文化只要一年甚至更快,但是要唤醒它却要10年以上。

十几年前,媒体人、文化志愿者李峰的到来,让道官冲迎来改变契机。跑遍了湖南边远村落、热衷于非遗项目挖掘和保护的他,惊讶于这个小小村落竟然容纳了古法造纸、夯土墙、送春牛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痛惜于所有古老村落正在面临的非遗“人亡艺亡”的现状,于是,他着手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改变。

拍摄纪录片、办展览、出版书籍,引发社会关注,开展申遗工作……多番行动后,李峰和道官冲人顿悟“非遗就是一个生活形态,就应该放在生活当中。让它创造价值,它才能活得长久。”——传承和保护非遗,首先要打通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让它活在当下,走进民间。

看得见的未来

文化志愿者李峰、刘兰来了,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带来了更多助力者;商业运营和建筑设计经验丰富的易承业来了,打造了道官冲标志性民宿——原宿,让村民看到了“乡村+非遗”通过市场变现的可能;当地政府大力发挥起协调联动作用,完善着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组织建设工作,让更多社会力量汇聚成光……道官冲的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传承”实践,正在让“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更会有”的图景得以实现。

从原宿民宿望出去的风景。

这个暑假,村民张洪燕和14岁的儿子黄锦泯,守在道官冲内的浏阳手工造纸博物馆里,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一张纸的诞生,帮助来此研学的孩子体验手工花草纸制作、活字印刷、油纸伞彩绘等;

回乡创业的黄俊忙着在今年上半年刚开业的“竹涧”民宿中,为客人述说夯土老屋的今夕之别;

村民黄桂拍着自家老屋的墙,自信满满地向客人介绍夯土墙的优良特点,而在这个老屋基础上改建的“千斤原舍”里热闹不已,客人们正在亲身感受打糍粑的欢乐和满足……

正在体验油纸伞彩绘的孩子。

游客在“千斤原舍”里体验打糍粑。

道官冲的“新一代”黄锦泯和来此游玩体验的9岁男孩王奕航一同“造纸”。

“非遗+民宿”“非遗+研学”“非遗+农耕”“非遗+康养”……道官冲的“非遗+”文章正越做越大,这里的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漂泊在外的村民也被吸引回村。

有人、有想法、有行动,乡村振兴,正在这里发生。

古法造纸研学馆内,道官冲的“新一代”黄锦泯和来此游玩体验的9岁男孩王奕航一同“造纸”,非遗传承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正交到年轻一辈的手中。

未来的道官冲,也许不仅有清新的空气、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无尽的乡野之趣,更有源源不断的非遗生态与传统文化魅力。

关键词:

责任编辑:sdnew003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